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开云 开云体育平台开云体育 开云官网成立于1912年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工程学术团体之一,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正式成立于1979年,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成立最早的分会之一。在过去的43年里,在李国豪院士、范立础院士、项海帆院士和葛耀君教授等历任理事长的带领下,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大型学术会议,为国家重大建设提供咨询,举荐表彰优秀工程、科技成果和杰出人才,编撰出版科技书刊,开展技术鉴定等,对中国桥梁及结构工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1月12-13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25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在江苏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大跨桥梁、结构创新、智能建造”为主题,会议在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和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的共同支持下圆满收官。多位院士、专家、企事业精英代表汇聚一堂,针对桥梁创新设计、结构分析、智能化建造、先进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商中国桥梁的发展与未来。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葛耀君教授主持,首先介绍了出席此次会议的嘉宾,并对所有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欢迎。
杨永斌中国工程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
张喜刚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邵长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总工程师
在开幕致辞中,葛耀君理事长回顾了中国现代大跨度桥梁建设走过的历程,并展望未来。“我国桥梁工程产业将步入创新、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桥梁工程的建设,应该更加注重从细节上把控质量,重视桥梁质量的检验检测,铸造品质工程、精品工程,实现从桥梁大国到桥梁强国的彻底转变。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桥梁基建带动经济的同时,还应该更注重朝着低碳绿色的方向发展,在环保新技术研发上提高标准、加大投入。”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组成员,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局长、组书记蒋振雄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组书记吴永宏致辞;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李明安;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组书记、主任武焕陵;协办单位代表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总经理游斌也在随后的环节中分别致辞。
蒋振雄:“当前,在交通强国战略的引领下,江苏正全力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着重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高质量交通运输体系,常泰、龙潭、南京仙新路、张靖皋等多座跨径大桥,正在加快推进,向多项世界级难题发起挑战。”
吴刚:“本次会议是在国家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探讨和研究我国桥梁行业发展的一次盛会。近年来中国桥梁工程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推动国际桥梁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主要源动力之一。”
李明安:“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推动桥梁工程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基本前提。本次会议以大跨桥梁、结构创新为主题,全面分享和总结近年来我国桥梁建设在信息化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桥梁工程建设的前沿成果和技术趋势。”
武焕陵:“坚持绿色发展,是未来桥梁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始终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到沿江的栈桥、码头,作为文明施工的重点,加强管理,规范文明施工的标识,加强各项环保措施。希望通过今天的大会,与专家们的共同探讨,进一步推进绿色建造的实施和推广。”
游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参谋,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学会研讨,开展行业内的协调、协助协作,推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行业内交流、分享、总结,为我国桥梁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动力,借此平台,收益良多,在此谨对学会的工作致以真诚的谢意。”
开幕式期间还举办了 “同济桥梁教育和研究发展基金”2022年度颁奖仪式。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同济桥梁教育和研究发展基金评奖委员会副主任、《桥梁》杂志编委会主任凤懋润主持了颁奖仪式。
中小跨径桥梁量大面广,但维护投入相对较少,如何实现快速、经济且准确的检测诊断是保障桥梁结构安全及长寿化服役的重要前提。车辆扫描法因其高机动性、快速、可连续测试等优点,在国内外备受广泛关注与推崇。为便于学者们深刻理解并协力推进车辆扫描法的技术推广,报告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车辆扫描法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桥面不平整度影响的消减,车辆自身振动干扰的剔除,信噪比增强方法,测量车模型与信号处理方法的优选等,并给出针对性建议。并在最后对车辆扫描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科学的基础是真相,工程的基础是经验。科学的准则是对不对,工程的准则是能不能。知识永远是不完整的,所以科学只能为工程提供部份的,不完整的理论基础。至于这些理论是否合适,甚至是否正确,科学家不负任何责任。但工程师不同科学家,工程师必须为他们的工程的安全和适用性负责。为了确认不同的理念是否合适和完整,工程师必须从各种成功和不成功的先例中学习,尤其是失败的例子,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报告探讨一下近年来几座桥梁事故的原因。
报告首先介绍江苏省长江干线过江通道规划与建设计划,根据《长江干线年,建成和在建的过江通道将达到30座。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承担扬子江段多座大跨径桥梁建设任务。报告重点介绍其负责建设的常泰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项目特点、管理和施工创新工作以及工程建设最新进展,同时也介绍已开展工可研究的苏通第二过江通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道前期工作情况。
IABSE杰出结构奖用以表彰最卓越、最创新、最有创意或启发性的桥梁结构项目,现代桥梁工程的最新进展可以用近20年间荣获IABSE杰出结构奖的32个桥梁获奖项目来展示。报告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桥梁获奖项目或提名奖项目,为现代桥梁工程的创造性的结构形式、创新性的材料组合、卓越性的功能技术提供更多思考。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报告简要介绍了两座桥梁新型组合结构,其一,郑州安罗黄河大桥,我国最长的八车道公路黄河大桥,总长17.10千米;引桥采用50米跨度工字组合梁技术,具有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无模化、无预应力等特点;主桥为主跨520米组合梁斜拉桥,桥塔采用永临结合的钢壳无筋组合结构,构造简单、受力明确、施工快速。其二,四川遂宁涪江六桥,总长1698米,主桥为主跨338米分幅式混凝土梁斜拉桥,桥塔采用永临结合的钢壳无筋组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新颖、造型美观。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桥梁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其审美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为此桥梁设计中也多有实践。报告结合中外设计思想和实例,探讨在当代桥梁设计中的审美现象、审美倾向和审美观念,以及如何实现和提升桥梁设计审美水平。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结合了斜拉桥、悬索桥的结构特点,具有体系刚度大,跨越能力强的特点,与同等跨度的斜拉桥和悬索桥相比,降低了构件规模,减小了施工风险。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为了提高体系刚度,欧美开始斜拉加劲的悬索桥工程实践。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铜陵G3公铁两用大桥的开工建设,我国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其力学特性,关键参数影响分析,施工合龙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对技术成果进行了总结。
工业化、智能化是未来中国桥梁发展必由之路,以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建造效率和品质提升为目标,采用工厂化、数字化等手段,是实现智能建造的有效路径。报告以在建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为背景,介绍项目概况与挑战,阐述工业化智能建造理念,重点围绕巨型水中沉井、超高组合索塔等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与装备,介绍若干实践案例,并展望工业化智能建造的未来构想。
报告总结2016年到2021年中国桥梁工程发展现状,包括科学研究重要进展、技术开发创新成果、工程建造重大成就和运维管理成功实践;比较分析国内外桥梁工程,包括桥型结构与新型材料、荷载效应与振动控制、设计方法与标准规范、施工技术与重大装备、试验检测与运维管理和智能建造与数字融合等。最后指出我国桥梁工程展望与对策:整合优化资源、强化共性基础研究,改革机制体制、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凝聚科技实力、引领重大工程创造,对标国际国内、加快建设桥梁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