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这条公路厉害了!最高海拔4733米,直接连接中巴两个国家,极大促进了两国之间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那么这项“疯狂工程”中巴公路,当初修建时难度有多大呢?对此有专家表示:如果不是中国工程人员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一般的国家还真不敢进行这样的公路工程。
这条线路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喀喇昆仑公路,如果要评选出全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公路,那么它必然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从新疆喀什出发,一直延伸到塔科特,贯穿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两国的友谊之路,全长1032公里,两国境内部分的长度分别为416公里和616公里。
这一宏伟的工程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要知道,当年的喀喇昆仑一直被人视为生命的禁区,不仅有着终年积雪,连绵的雪山更是狂风不绝,平均海拔也超过4500米,还经常发生地质灾害,可以说这条线路的修建从一开始就注定困难重重,因此中巴两国一共投入了1.5万人参与到工程建设当中,这相当于普通公路所需人力的10倍。
将工程团队遭遇的困难总结起来,主要可以分为2点,第一就是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第二就是相对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在线路起始的喀什地段,公路需要穿越沙漠地区这里昼夜温差极大,白天热得像烤箱,最大温度可以超过40度,晚上又冷得像冰柜,气温甚至有可能接近甚至达到零下,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都极为困难,更何况进行繁重的施工工作,因此在开始工作后不久就出现了大量工人身体不适的现象,为了保证安全,只能一批又一批地进行人员的轮换。
而在克服这一路段的问题,进入喀喇昆仑之后,全然不同的挑战又向工程团队袭来,海拔高,缺氧低温,并且地质灾害频发,并且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和雪崩等灾害,很有可能将施工团队全部掩埋,甚至就连河水上涨都有可能导致人员失联被困,可以说施工团队每经过一个地区都会遇到不同的气象气候以及地质问题,在生产力条件较为低下的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如今这般强大的各种工程机械,因此所有问题都只能靠手搬肩扛来解决,然而一个在平原上能够扛起上百斤货物行动自如的工人,在高原反应的影响下,可能扛起10斤的物资都要喘三喘,极其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工作,导致大量工人积劳成疾,为这条公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据统计中巴两国共有700人因此身亡,相当于每1.5公里公路的修建,就需要付出一位工人的生命,既然困难这么大,为什么两国还要坚持建设这样一条公路?
在工程建成通车之后,中巴经济走廊开始活跃起来,巴基斯坦国内无法消化的大量货物和资源,可以通过这条公路运输给中国换取经济利益,而中国则从中获得了大量物资,达成了互利互惠的共赢贸易,并且中国通向西亚和中东地区的现代丝绸之路也与这条公路相连,而这一线路也再次证明,今天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建立在前人的汗水甚至是鲜血上,今人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继续砥砺前行,争取更加美好的未来。开云 开云体育APP开云 开云体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