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的战略部署,再掀大抓交通、抓大交通的新热潮,根据省、市关于“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要求,我局牵头编制了《三门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有关政策措施解读如下: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保障,是高水平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官。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这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9 年 9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建设交通强国是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2021 年 2 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擘画了综合交通发展的宏伟蓝图。三门交通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打造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十四五”是交通强国战略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推动三门县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为做好交通强县建设的开篇,绘好“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蓝图,特编制本规划。
2019年下半年,我局启动《规划》谋划和需求摸底工作,于2020年6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为规划编制单位,正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同年11月形成《规划》送审稿并征求县级各部门及市级交通运输部门意见。《规划》经修改完善后于2021年5月28日通过专家评审,经十六届县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于同年12月31日印发。
本规划主要涵盖铁路、轨道、公路、水运、航空、管道、邮政、枢纽、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及运输服务和行业治理等方面内容。是“十四五”时期指导三门县综合交通运输有序发展的实施性规划,是保障三门县综合交通在规划期内精准发力,实现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
“奋力打造台州北向开放“桥头堡”的交通样板,到 2025 年,基本形成“136”交通圈,即主要乡镇 10 分钟通达高速和 30 分钟通达县城、县城 60 分钟至杭宁温台都市区。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安全绿色、智享舒适的高质量、一体化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重要窗口”提借重要支撑。
1、铁路及轨道交通——进一步提升对外快速通行能力,开工建设甬台温福高铁和金台高铁;依托杭绍台高铁在天台、临海设站,初步融入杭州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
2、公路——形成两纵一横的H型高速公路网,实施“235”计划(建成2个项目、开工3个项目、前期研究5个项目),建设美丽乡村路200公里。
3、水运——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规模效应,新增5000吨级以上泊位8个,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500万吨。
4、航空——建成三门花鼓漫岛水上机场,启动三门通用机场和水陆两用机场前期研究。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在规划推进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县委县政府层面要建立部门协同、机构联动的综合交通规划实施工作机制。交通系统各部门要建立分工协作机制,细化落实目标任务,明确责任,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主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级发改、财政、自规、生态等相关部门的衔接。要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县市的衔接,确保项目同步实施,避免出现断头路。
2、做好规划协调。加强与省、市两级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的衔接落实,确保上下步调一致、协同推进。加强与国土空间、港口发展、海洋、旅游、生态等规划以及三条控制线的有效衔接,确保规划内项目可实施可落地。
3、强化要素保障。强化用地保障。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土地审批权下放的“窗口期”,深化项目方案研究,尽可能以 1:2000 精度套叠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优化调整与“三条控制线”的关系,统筹预留交通通道,优化关键节点。强化资金保障。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特许经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方式,以上三高速公路东延段项目为先例,继续探索“交通+”的联合开发机制。
4、完善考核机制。建立规划监督机制,制定任务分工方案,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发挥行政监察、组织人事、统计审计等部门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充分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建立规划实施定期考核机制,围绕规划确定的指标任务和落实的目标责任,全面考核监督各地任务实施情况,充分保障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