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交通工程学启蒙老师和奠基人张秋的故事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8-12 07:37:19

  近日,一篇《张秋:中国都市交通概况(1976年)》的文章在交通界广为流传,在了解那个年代交通状况的同时,小编不禁对能在交通还没有完全进入国人眼中就有如此高深的看法的人物产生兴趣。

关于中国交通工程学启蒙老师和奠基人张秋的故事(图1)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成立不像美国有明确的标志,但国内从事交通工程研究、实践的专家学者们都认为,我国交通工程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而美籍华人张秋先生是中国交通工程学的启蒙老师和奠基人。1980版《交通工程学》就是徐慰慈和严宝杰根据张秋1979年在国内四所高校(同济、东南、长安、北工大)介绍交通工程学的讲义整理而成。

  1948年,张秋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曾在台湾省的港务部门工作,后到加拿大深造,并在加拿大、美国的交通部门供职。几十年中,他一直从事交通工程方面的工作。由于成就卓越,他成为美国交通工程师协会甲级会员,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注册土木工程师。从1969年开始,又历任加利福尼亚州桑地安纳市和海华市交通工程局局长。

  张秋首次来华是1974年12月,主要是探亲,当看到城市交通阻塞和交通事故严重时,搞了20多年交通工程的张秋觉得有责任改变中国交通的落后面貌,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与交通部门进行了座谈,并建立了联系和友谊。

  1978年2月6日,张秋回乡探亲、观光,受到广元县县委统战部的热情接待,并举行美国交通发展现状报告会。1978年以来,以张秋先生为代表的美、日、英、加等国的交通工程专家,先后在上海、北京、哈尔滨、南京、西安等城市讲学,系统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经验。自此以后,张秋先后15次来国内讲学。

  1979年,张秋成为粉碎“”后国务院邀请首批来华讲学的四位美籍华人中的一位,当时张秋在上海同济大学和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讲学,演讲了一个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交通工程学的新概念,分析了未来中国的交通,呼吁高校要尽早设立交通工程专业。同时张秋在同济大学举办了第一个交通工程讲习班,随即由杨佩昆教授等于1979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交通工程研究室。

关于中国交通工程学启蒙老师和奠基人张秋的故事(图2)

  张秋的首次讲学在交通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邀请单位纷至沓来。1982年,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学会邀请张秋来北京做学术报告。1985年5月10日,张秋应长沙交通学院和湖南交通工程学会邀请到长沙交通学院作“交通工程”专题演讲。

  交通工程在中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80年上海市率先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长安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相继设立了交通工程学科。

  面对国内同胞的热情,张秋决定将每年的休假和高级官员休假集中起来,甚至通过停薪留职自费来国内讲学,同时探望他耄耋之年的父亲。

  讲学的同时,张秋还竭尽全力为中美交通工程学工作者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他利用休息时间搜集各种各样的交通信息、资料、书刊、音像、幻灯片等给国内相关部门。在张秋的努力和积极筹划下,上海市和安徽省交通工程师学会先后派出代表团,出席参加了第54、55届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年会,进一步加强了中美两国在交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张秋经常利用讲学的间隙,深入现场指导,他曾审查过长沙五一路和芙蓉路的立交方案,咨询过深圳市交通规划,每年到北京,都要参观新建的交通设施,留下宝贵意见。

  在生活中,张秋非常节俭,并且谨记知恩图报。1986年退休以后,月收入下降到两千美元,他仍然自费回国讲学。对于国内的接待,他执意要求从简,在美国写信给邀请单位说,“我个人无甚要求,只是岁数大了,伙食以素菜及豆腐类为主,我不能喝酒,也不吸烟,事先打个招呼,请大家原谅,晚上的文娱活动就免了吧!”在接待中,超标准的消费他总是执意自己掏腰包。

  十多年来,张秋不仅向国内赠送了许多价值昂贵的书籍、资料,还拿出2万美元先后在北京工业大学等五所院校设立奖学金。1991年,他以联合国开发署咨询专家的身份参加第二届北京多国城市交通学术会议,把联合国给他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支持北京一位年轻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张秋先生与北京工业大学“张秋奖学金”获得者座谈,照片来自1994年01期《中国公路》杂志

  在谈及为何多次不厌其烦回国宣传交通工程,张秋说:“我是旧中国贫穷人家的孩子,通过公费读完了四年的大学,是人民的恩情使我得以发展,今天,我有力量为国家做点事,就回来了。我不求钱,不求名利,凭我的良心报效人民对我的养育,替国家做点事,把祖国建设好。”

  1994年11月22日,张秋在美国加州海华市逝世。上海交通工程学会于同年11月26日特发表刊文表示哀悼。由此可见,张秋对中国交通工程的贡献之大及交通工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深。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主办的《交通与运输》杂志在1995年01期上刊登张秋先生去世信息

  很荣幸借了赛文交通网(china_7its)的平台回忆张秋先生从美国加州海华市交通局退休后的时光里与我们交往的缘分。如,大众所知张秋先生是把交通工程带入国内的第一人,他在美国、加拿大交通行业中身居高位而平易待人,多方面给予我们关心和帮助。

  当时我还是在读加大伯克利分校的普通大学生,他多次以自己在美加奋斗的经历告诉我们(特别是中国华裔女生)想在硅谷的科技公司工作及升职很难,不容易被认可。记得他说过的话:看看我在美加多个城市当局长,最后留下也就是一部车和一幢房子。工资中的不少钱都交税了,你们要走与国内资源相结合的路。现在想起来他已经看到国家的大好机遇,非常佩服他的远见。

  非常传统的张秋先生却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过人的沟通能力。在工作中的务实性令我们吃惊,也学到不少。

  当年有很多华人帮助在国内的亲朋好友的子女来到美国读书,多半是出一纸经济担保,但实际上不出一分钱。张秋先生在国内大学教学时认识的不少学生来找他表示想到美国读书,他自掏腰包把钱存到银行,然后把保单开给要来读书的学生,尽管每个学生几千美元在现在看着不多,但在彼时却是一个不菲的数字。张秋先生用这个方法帮助了不少学生在没有亲属关系的条件下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成为在美国交通行业的栋梁之才,现在美国、加拿大市政行业也有不少人曾受到过张秋先生务实的帮助。

关于中国交通工程学启蒙老师和奠基人张秋的故事(图3)

  深圳市第一任公安局长闻贵庆,深圳交管局下的科研所长淘法,还有几个支队长,右三为张秋孙先生 陈燕菁独家提提供照片

  自他安排我们去ITS US华盛顿总部访问,要求我们学习了解行业中最权威的机构。谋取高水平的合作机会,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交通信号这个行业,在多次跟他去百川公司(此公司后来被麦肯公司收购,是美国广泛使用的Quick Net 4信号系统的开发公司。)几位重量级交通工程师在交流时张秋先生多次指出:做公司一定要向百川的老工程师们学习,讲究诚信,让各个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满意,客户满意了心口相传还有利于宣传。从他们这些交流当中,我们学到了很多。

  二十多年过去了,张秋先生的音容笑貌永存我们心中。他带我们进入这个行业,在不少听过他讲课的同行们的努力中发展迅速,帮助国内城市交通管理打开了新的面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