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其实质是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通常指褒义方面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意义、作用、积极影响的含义相同。设问中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词语。
(1)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通常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类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岩石、土壤、城市、交通、产业等)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2)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来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仔细阅读图文材料,从文字信息中获取有关意义作用类的关键语言,准确获取相关地理要素的位置、分布等空间信息,明确其分析主体与内容。
(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2)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结合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准确切入,把握关键词,合理运用地理术语,简洁明了地组织答案。注意要善于从题干文字中寻找答题语言。
缩短了里程,减少了两地之间的运行时间;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开云 开云体育提高了交通的通达度;
加强了地区之间的各方面交流和联系,促进当地和沿线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防、民族团结等。
导致海平面上升,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沿海低地被淹没,海岸侵蚀加剧,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发生;
迁出地:利: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与联系,促进经济的发展。弊:导致人才的外流,劳动力不足,阻碍经济的发展。
迁入地: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弊: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给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造成巨大压力。
南北方分界线摄氏度分界线;结冰期有无分界线毫米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摄氏度的分界线。
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城市管理难度大;
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利于开展生产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利于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输出区: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可能会导致取水口水文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输入区: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水文环境;灌溉区可能会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环境问题。
工程沿线地区:给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输出区: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加快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步伐,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管道铺设沿线易造成生态破坏。
输入区:缓解了能源的紧张,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利于环保;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节产业结构;缓解了铁路运输的压力。
转出地:环境污染减少,利于环保;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就业机会向外转移,可能会导致就业紧张,失业率提高。
承接地:带动了就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利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接受产业转移可能带来环境污染。
经济效益:提供水资源、水产品、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发展水运交通;
生态效益: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蓄洪水;降解污染,净化水体;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生态效益: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减弱噪音等。
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毫米年降水量的分界线;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森林与草原景观的分界线;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为东部一般加工业的转移提供适宜的接受地,保障东部产业结构升级顺利进行。为东部新兴产业的产品提供一定市场需求。为东部产品西进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和通信条件。
提供大量的商品粮、饲料粮以及其他的农副产品,为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农牧业的结构调整,解决后顾之忧和创造良好的条件。发挥中部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为西部开发提供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各种产业装备。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市场、交通条件和相应的服务,为东西部的经济交流提供完善的通道。
⑤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⑥蒸发旺盛,气候干旱,大陆性加强,加剧沙尘暴、荒漠化、盐碱化
有利:①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具有规模效应②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③降低运费和能耗④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⑤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聚效益
②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旱灾③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洪涝
①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期延长②低温冻害减少③降水和冰川融水增多,灌溉水源增加
③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速发展现代农业④ 确保粮食稳产高产,保证粮食安全
① 使中下游自然湿地/草地/水域/野生动物减少② 加剧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
③ 使中下游河流水量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大④ 在干旱地区大规模截流引灌易造成土壤盐碱化
①保护河岸②提高枯水期河流水位,利于通航③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
①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②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
③大量引水灌溉,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盐碱化④植被退化,湖泊萎缩,沙丘活化
水文(河流流量减少、断流、水文特征、水体污染水质变差、地下水、湿地减少)
灾害与生态问题(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洪涝、旱灾、海水侵蚀陆地、寒潮 暴雪冻害、滑坡泥石流、病虫害)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图5)。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开云 开云体育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解题思路: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影响进行分析。从不利影响看,由于汽车产业退出,使得当地就业压力增大,以汽车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城市经济出现下滑,且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汽车产业退出,可以有更多的资金、人才等从事其他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参:(4)外资撤离,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例2:(2019年全国1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解题思路:在里海演化过程中,地壳、地形、水文、气候等要素共同发生变化,充分体现自然要素具有统一演化过程和地理事物具备时空变化特征。抓住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回答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影响。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参:(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而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图7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河湖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严重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但是由于运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使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同时由于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参: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在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下,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②过量开采形成地下漏斗区,使地面下沉;沿海地区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应及时人工回灌。
潜水面通常是一个起伏的曲面,一般倾向于邻近的低洼地区,即潜水的排泄区,如冲沟、河谷等。它的起伏与地貌大体一致,但比地貌的起伏要小些。山区潜水面的坡度较大,可达百分之几。潜水面的形状可以用潜水剖面图和潜水等水位线图来表示。前者是在地质剖面图上,将已知各点的潜水位连接起来而成,它可以反映出潜水面形状与地貌、隔水底板及含水层岩性的关系等。所谓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的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 泉水
澳大利亚盆地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又称自流盆地。澳大利亚自流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该盆地的地质构造是一个巨大的向斜盆地。地下水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为承压水。含水层在湿润的东部山地出露,向西倾斜,一部分渗入地下的降水顺着倾斜的含水层流向盆地中部。盆地中部为承压水的承压区,地下水承受一定的压力,在盆地地势较低处打井,有的可以自然喷出,形成自流井。自流井的盐度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一般可用作牲畜饮用水,因此对畜牧业发展非常有利。
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是依据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来区分的,而潜水与承压水是依据埋藏条件来区分的。
解析:解题关键是考虑三类径流的速度,同时要联系三类水资源更新速度。①是地表径流,其流速最快、自净能力强、水体更新速度快,因此相对来说治理难度较小。③是承压水,更新速度最慢,一旦遭污染自净速度最慢,而且人工治理污染最困难,因为它处在两个隔水层之间,埋藏较深。②③由于流速均比①慢,因此自净速度也慢,所以污染持续时间比①长。由于从图中无法判断②③两种地下水流速的快慢,因此也就无法判断谁的污染持续时间最长,但按地下水埋藏条件,承压水的更新速度更慢。故③所遭受污染持续时间比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