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满足我区老年人尤其是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就餐需求,为在机构生活的老年人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加幸福美满地安享晚年,构建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中心、周边多个日间照料中心为站点的“一中心多站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城市居家社区养老“15分钟”服务圈,旌阳区2022年积极推动养老服务提能工程建设:试点建设长者食堂、为公办养老机构安装暖气、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德阳市旌阳区紫金山路幼儿园是旌阳区积极回应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愿望,倾力办好民生实事,提升人民群众“学有优教”的获得感而建设的一所公办独立幼儿园,位于德阳市紫金山路与钱塘江路交汇处东南角,占地面积8585㎡,建筑面积6300㎡,设置教学班15个,提供学位450个。
德阳市旌阳区医养结合中心及精神病院区建设项目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广平村5组,项目由医养结合大楼、办公(食堂)楼、辅助用房、精神病住院楼四栋建筑构成,规划净用地面积1073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008平方米。项目总10720.87万元,于2020年12月开始建设,计划建设期为16个月。项目建成后,医养结合中心将充分发挥“医养融合”模式优势,将医疗专业护理的优势与护养机构社会开放性进行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有效应对老龄化健康问题。同时,旌阳区精神病院区的建设将填补旌阳区无精神病类医疗机构的空缺,不断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文德湖公园、文德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旌北新区核心区域,紧邻万达商圈。文德湖公园总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总2.41亿元;文德国际会展中心建筑总面积约7.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9亿元。
项目建设秉持以人为本、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市民需求,实现功能性景观设施、儿童游乐设施、健身步道、水下餐厅、咖啡厅等便民设施有机融合,既满足全年龄段市民的休闲娱乐,也为市民创造健康生活空间。
深化“艺术旌阳∙焕彩城乡”美育提升行动,以“2022艺术旌阳”为载体,串联起“城美、乡美、人美”,盘活旌阳区城乡艺术地标和艺术美化项目,通过艺术展览、美育工坊、艺术与美育发展论坛、视觉设计、媒体推广、商家联盟等形式,挖掘现有的艺术资源和艺术空间,引入新的艺术资源,打造一个全民参与的活动型节日。
本届艺术节以“回归线”为主题,以艺术为纽带,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回归乡土、回归家庭、回归自我、回归初心,用艺术调节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旌阳区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宜居的理念,本着“以人为本、提升居民人居环境;重塑价值、推进资源集约利用;完善功能、挖掘城市服务潜力”的原则,进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使老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完善老小区功能,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群众营造便利宜居的生活环境。
项目以基础配套设施、安防设施、环境整治为抓手,着眼“水、电、路、气、网、安、治”等基本功能,从优化路网、拆除违建、完善配套、规范物业、整治环境5大方面入手,大幅改善老旧小区面貌和品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烈士褒扬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创新发展,旌阳区委、区政府按照《四川省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在旌阳区黄许镇东泰村规划建设德阳市烈士陵园,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褒扬烈士和宣传教育功能,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德阳市英烈纪念园占地约50亩,总6000万元,由烈士纪念馆、多功能用房、配套用房、入口广场、教育广场、纪念广场、缅怀广场、烈士墓及其它配套设施构成,纪念广场可同时容纳近2000人开展烈士公祭活动。德阳市英烈纪念园是集安葬、纪念、教育、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烈士纪念设施,是全市政机关、驻军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和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旌阳区“德邻中心·武庙工坊”综合于旌阳区天元街道武庙社区,项目总1335.06万元,占地面积约6300㎡,建筑面积约5000㎡。该项目以“1+4+X”社区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新时代美好生活共同体,即1个“社区IP”,集“便民服务、企业服务、文化娱教、商业保障”4个方向,将服务无限延伸至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构建15分钟生活圈,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旌阳区着力补齐农贸市场短板,加快推进渭河路市场(邻里中心)、阿里山农贸综合体2个民生项目建设。2个项目共1.35亿元,其中渭河路市场(邻里中心)7000万元,占地面积17.41亩,建筑面积约9906㎡;阿里山农贸综合体6500万元,占地11.3亩,总建筑面积约13528㎡。
渭河路邻里中心项目兼具农贸市场和社区商业功能,项目由3栋商业楼构成,1号楼以餐饮业态为核心,2号楼以药店、商超等业态为核心,3号楼以蔬菜、肉类、海鲜、水产、干杂、熟食等业态为核心,可为半径2-3公里左右的居民提供农贸产品采购和日常生活服务,目前已完工即将投入运营。项目将成为旌阳区打造现代化农贸市场的示范点位,也是旌北新区第一个开业的农贸综合体,能够有效缓解旌北新区长期无农贸市场的困境,为广大居民日常生活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阿里山农贸综合于天元街道,为地下1层、地上4层的“农贸市场+社区商业”综合体,目前项目主体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预计明年3月初步营业。
旌阳区东湖-新中最美乡村路(龙高路)建设项目位于旌阳区东湖街道、新中镇,项目总约8550万元,途径两镇六村,起于东湖乡高槐村自行车协会,经高槐书院、新中桂花村、茶店村、白河村、龙居村,止于新中镇龙居村。路线座,道路设计等级为四级农村公路,设计时速为15km/h,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旌阳区东湖-新中最美乡村路(龙高路)紧紧围绕“交通+旅游”“交通+产业”“交通+新农村”融合发展建设,是推进全域交通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进一步织密了旌阳区农村公路网、旅游路网,促进东湖街道至新中镇沿线农业产业发展,为旌阳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交通保障。龙高路建成后,打破了东湖至新中只有德中路一条主干道的现状,真正做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丘陵片区产业融合发展、群众致富增收带来新契机。
旌阳区以创建全省第一批“无差别综合窗口”“省内通办”省级试点为契机,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便民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实施 “无差别综合窗口”集中服务模式,推动全区便民服务站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亲民化建设,推进“无差别综合窗口”“就近办”“随时办”“上门办”的“精准办”微改革,为群众提供身边的综合性“零距离”便民服务,打造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更贴心的政务服务环境。
旌阳区新中镇桂花村地处农村地区,当地群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文化服务质效亟需提升。为解决公共阅读“最后一公里”的难题,2022年我区在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建设旌城上书房(旌秀桂花店),总100万元,装修面积约400平米,内设自助阅读区、公共阅读区、借阅区、儿童阅览区、文化活动展示展演厅等,另配备纸质图书,安全防盗门等设施设备。让书房成为温暖当地群众的文化地标,让文化软实力变为不断前进发展的硬实力。
旌阳区孝泉镇安安社区综合体项目旨在通过“一站多点服务”“一窗办结事项”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新时代农村社区生活新标杆,让群众更多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项目位于旌阳区孝泉镇文化广场西北角,毗邻孝泉大孝故里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是一处集办公、社会化服务和商业等元素融合发展的社区综合体,总占地面积约7.02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总2000万元,共有4栋建筑,覆盖安安社区及周边村社区3万余人。
安安综合体的投入使用将打破条块分割的资源配置方式,将社区行政区域和服务区域有机整合,延展基层阵地服务功能,通过集约高效的空间倍增效应形成十五分钟公服圈,将在融合多元功能、夯实基层阵地、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旌阳区统筹协调市场监管局、区供销合作社及农业农村局共同探索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站式服务中心—“兴农政务通”。“兴农政务通”重点在于优化审批、扩宽服务、便农利农,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一站式服务,经营户无需再前往多个部门办理手续,并为其在财务制度建立、项目申报、融资支持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创新中心位于旌阳区新中镇“旌秀桂花”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总2600万元,占地面积8026㎡,建筑面积3367㎡。
“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分为主馆和副馆两个区域,其中主馆二楼为数字农业展示中心,主馆一、三楼及副馆兼具休闲餐饮、研学培训、艺术展览、会议会展等功能。周边配套建设5G无人农场、智慧大田、科技云棚,通过运用5G物联网手段,对每个地块数字编码赋予“身份证”,形成数字农业“全区域资源管理图”,并借助信息技术将数字底座、管理系统和数字化传感设备有效串联,形成“全过程服务物联网”,实时监测园区各地块土壤墒情、苗情、虫情、灾情,有效提升耕地精准管理水平和农产品品质。“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让村民土地流转有固定收益,就近务工有劳务收益,集体资产有分红收益,2022年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